首页

女王调奴文章

时间:2025-05-28 17:47:43 作者:郑宁:争议热点当事人“趁热”变现,平台应依法规范 浏览量:93683

  在互联网中,热点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掀起层层涟漪。“胖猫事件”就是其中典型的案例。去年4月,一位叫“胖猫”的刘姓男子在重庆长江大桥跳江身亡。“胖猫”姐姐刘某和其妹妹多次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,表达对“胖猫”思念,同时其认为胖猫女友谭某利用感情操控骗取了“胖猫”大量钱财。随后,该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,部分网民对女方进行攻击,网络暴力现象开始出现。

  经调查取证后查明,“胖猫”姐姐刘某,先后在网上公布了大量涉及谭某的个人隐私信息,并通过联系他人代写文案、购买流量等方式故意误导舆论。在一些自媒体营销号的恶意引导、部分网民情绪失控等因素影响下,“胖猫”女友谭某遭受网络暴力侵扰,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。争议热点事件及人物如同自带流量的磁石,能迅速吸引大众目光,引发舆论的快速发酵与扩散。以“胖猫事件”为鉴,互联网平台需要制定规则,及时介入管理,防止舆论走向极端化和非理性化,避免类似悲剧再次上演。

 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,热点事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现象,部分人员借热点实施不当行为,如蹭热点、仿冒账号、传播不实信息等,干扰正常的网络秩序。而更具争议性的是,有些热点事件当事人也利用事件热度“趁热”变现。这些利用热点进行商业化变现的行为,损害了公众对热点事件真实性和公正性的信任。

  当前,此类现象已成为网络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痛点。若不能及时对这些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,很可能会引发更多人效仿,追求这种短视的变现方式,进而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局面,使真正有价值、有深度的内容和声音被淹没。

  2023年7月,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“自媒体”管理的通知,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机制,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,对“自媒体”作出一系列严格规定。2024年4月,中央网信办开展“清朗·整治‘自媒体’无底线博流量”专项行动,重点整治“自导自演式造假”“不择手段蹭炒社会热点”“以偏概全设置话题”“违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设”以及滥发“新黄色新闻”等突出问题。这些行动表明监管部门对于网络环境的治理态度和坚定决心。

  在此背景下,平台应依法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,对热点事件和争议人物进行规范。针对事实尚未清晰的热点事件,平台需加强重点研判,规范其传播秩序。作为民事主体,互联网平台在其运营的网络空间内依法享有一定的自治权,限制争议热点当事人“趁热”变现,正是平台行使自治权的体现。近期,抖音推出《抖音社区热点信息和账号治理规则(试行)》,对存在事实不清或尚有争议的热点事件信息采取积极管理措施,如在相关内容上增加提醒标签,提醒用户理性判断。同时,平台严格限制争议热点当事人“趁热”变现,对行业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。

  此外,平台通过构建长效机制,以实现对热点事件的全流程管理。在事前预防阶段,平台通过身份查验以及人工智能加人工交叉验证的方式,对信息和账号进行严格审核;在事中管控过程中,采取监测、标记、权威查证、降温、限制变现以及平衡报道等多种手段,确保讨论的理性和客观;在事后处置环节,则及时删除违规信息,实施账号管控,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。

  规范热点事件及争议人物,绝非平台单枪匹马能够完成,它需要多方协同共治。平台要积极践行合作共治理念,秉持公开透明原则,主动公开管理规则,定期公示管理动作,增强自身公信力。同时,积极协同政府、媒体、专家以及创作者等各方力量,建立紧密的沟通协作机制,及时共享信息,共同商讨应对策略。我们还可以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统一标准,加强对用户的教育和宣传。(文:郑宁 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、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丨为基层松绑减负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增强政治责任感、历史使命感,以攻坚克难、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,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,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,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,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。”

比亚迪海洋三周年暨首届用户盛典举行 官方粉丝俱乐部“聚浪汇”发布

深圳车站党委书记易非凡介绍:“通过三年的客运提质改造,深圳北站突破了日发送26万人次的瓶颈,达到日发送30万人次。2023年到发旅客逾1亿人次,进一步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员流动和经济要素流转。”

中国男乒战胜法国收获世乒赛11连冠 马龙写下“完美结局”

9月18日电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9月18日20时0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(北纬31.98度,东经117.60度)发生4.7级地震,震源深度12千米。

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修订颁布《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》答记者问

用“科技装备之笔”勾勒“春耕图景”。在春管春耕一线,现代化的“新农具”成了种粮好帮手。截至目前,全国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超过200万台(套)。技术新、装备强,不断优化升级的现代农业机械,既是春耕生产的装备保障,也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。今春预计全国将有2300多万台(套)拖拉机、耕整地机具、播种机及水稻育插秧机等农机装备投入生产作业。从平原地区,到高原山区,再到丘陵地区,各地因地制宜,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。2023年以来,通过专项支持开展样机试制和田间试验推广,已有丘陵山地履带式拖拉机、油麦兼用播种机、山地玉米播种机等在各地开展田间实地应用。春耕大忙,农机销售迎来旺季。我国作为农机生产制造和使用大国,农业机械装备高质量发展正在加快推进,通过研发制造、推广应用两端发力,突破关键技术,拓展应用场景,农机装备产品体系日益丰富,目前可以生产4000多种农机产品。正是有了现代化的“新农具”支撑,持续提高了种地效率。

《西厢记》故事发生地举行爱情文化节 再续“秦晋之好”

1月份,70个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3个和70个,比上月分别增加5个和1个。(中新经纬APP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